“511”中国肥胖日|减不下来?做手术切胃,搞出“胃瘘”来,正确选择减重手术很重要

发布者:我昐会员 寸缕2023-05-11评论

 

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华

通讯员 陈笑梅

图/受访者提供

现如今,大多数人因为肥胖而困扰,一边放不下美食,控制不了食欲;一边懒得运动,迈不开步子。有没有一种躺着就能瘦的方法?现如今就有不少人就看上了减重手术。反正给胃切一刀,就能瘦下来的案例多得数不胜数。然而“自相矛盾”打工人,在疯狂输出自己身材管理的焦虑,也道出了目前肥胖现状的严峻及其背后隐藏的健康隐患。

在5月11日“中国肥胖日”到来之际,记者特别采访国际肥胖与代谢外科联盟亚太区主席、暨南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肥胖代谢外科/减重中心王存川教授,他表示,任何手术都存在风险,减重手术也不例外,今年的中国肥胖日的活动主题为:规范减重,你我同行。因此,希望大众能够科学减重。

适应证条件变宽,对胖友是好是坏?

根据世界肥胖联盟公布的最新版《世界肥胖地图》数据显示,预测到2035年,世界上将有超过一半人口超重或肥胖。“全球肥胖”现象引发各国高度重视。近期,美国代谢减重外科学会和国际肥胖和代谢疾病外科联合会联合发布减重手术适应证新指南,全面调低了进入减重手术的适用门槛,针对亚洲人群,新指南特别下调了标准。

 (1)BMI(体重指数) 超过35(原来40)就可以行减重手术;

(2)BMI 30-35(原来是35-40)合并有代谢疾病就可以行减重手术;

(3)亚洲人BMI 27.5-35 合并代谢疾病就可行减重手术(因亚洲人BMI 超过25即达到肥胖标准);

而且适当选择的儿童/青少年可考虑减重手术。因此,业内人士指出,这个标准和我们国家2018年医学教材的标准完全一致。可以说,这一指南的发布,使得减重手术的指征更宽了。

那么这一重大改变对广大胖友来说,是好是坏呢?

王存川教授指出,“我国有超过一亿的人肥胖,真正具备手术指征的有一千万人,必须要做手术的有一百万人。根据数据预测,每年接受手术的应该有10万人,但实际上中国一年就只做了两万多台减重手术,还有很多我们看不到的胖友因没有及时手术猝死的。从这个层面来说,适应证放宽是好事,但有些医院开展减重手术时间不长,经验不够丰富,有些人没达到适应证就做手术,或者BMI指数刚达标,自己没有努力尝试过科学饮食和加强运动来减肥,没有经过内科规律治疗,就期待通过手术立马瘦下来,对这部分群体来说,就不见得是好事了。”

手术有风险,且减且谨慎

“我把减重手术想简单了,当初只知道这个手术术后可能会发生脱发,其他的都不了解,就匆忙接受了手术。” 26岁的小悦最胖时长到183斤,BMI指数达到35(成年人的BMI正常值在18.5-23.9kg/㎡)。为了瘦下来,她在五六年时间里,尝试过节食、代餐、减肥药等各种方法,但每次都收效甚微。

在一次偶然机会,她了解到了减重手术的存在,并迅速决定去当地医院接受手术。

术后一个月,小悦出现喝水困难、发烧、腹胀、便秘等不适,两个月后,症状加剧,她接受第二次手术,术后情况依然没有好转;7个月后,她接受第三次修补手术,手术没有成功,此时医生告诉她,出现“胃瘘”了。

据了解,胃瘘在消化道瘘中发生率较低,90%的胃瘘源于手术。这种情况可没有症状,也可导致腹膜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甚至死亡。

迷茫恐惧的小悦,辗转找寻问诊了多家医院,并最终找到王存川教授团队,后者为其实施了两次修补手术,并保留了部分胃底功能。经过将近半年的休养,小悦已于今年4月底康复出院。回想起自己这两年来的经历,小悦仍心有余悸,“减重手术虽然很有效果,但自己也吃了大亏,甚至冒了生命风险。”

减重手术一切了之?想简单了!

“减重手术不是你想做就能做,它有严格的手术指征,精确的术前评估、精准的围手术期管理、精细的手术操作和精良的术后管理等,可以帮助病人以最小的创伤侵袭、最大的脏器保护、最低的医疗耗费达到最佳减重效果的目标。”王存川教授说。

今年“511”中国肥胖日的主题也是倡议“规范减重,你我同行”。王存川教授指出,要对肥胖人群进行综合管理,帮助更多人正确认识肥胖,如果BMI指数大于24,那就要提高警惕,及时通过生活方式干预、不良习惯纠正、适当药物配合,将体重控制在合理范围内。

“如果BMI指数大于30,经过长时间减肥失败,规律内科治疗无效,同时伴有比较严重的代谢性疾病,如2型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多囊卵巢综合征、睡眠呼吸暂停等,建议可以通过减重手术来治疗。”王存川教授还强调,减重手术没办法保证一劳永逸的效果,如果术后继续胡吃海喝、暴饮暴食,那发生复胖的可能性也是比较大的。

校对 | 赵丹丹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