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夜话 | 当患者和家属拒绝手术时

网友投稿2022-12-31评论

 

原标题:健康夜话 | 当患者和家属拒绝手术时

小编偷偷提醒你,听歌读故事更有感觉~~

当患者和家属拒绝手术时

柯晓伟

“柯医师,衷心感谢你们团队的坚持!我实在不敢想象,如果当时你们纵容了我们的犹豫,会造成什么样的后果。”电话回访时,Z先生感谢的话语让我回想起那惊心动魄的一天。

那天我值白班,护士告诉我,新转来一名“腹痛”患者Z先生,我赶忙去床旁查看。这个中年男人神色疲惫,满脸痛苦,想来是被腹痛折腾了一晚上。他的太太和岳父说,Z先生头天晚上突然肚子痛,开始没当回事,自己吃了些药,却一点不见好,无奈之下才来看急诊。根据腹部B超和CT结果,考虑胆囊炎合并结石,目前腹痛已明显好转,我们为Z先生做了体格检查,建议暂时保守治疗,继续观察。

这天晚上,Z先生开始高热,呼吸明显急促,腹痛加重。我赶紧再次为他查体,他应该是胆囊炎进展了,可能需要手术。我立即向上级医生王主任汇报,王主任指示,立即请外科会诊。

果不其然,外科医生判断Z先生急性化脓性胆囊炎可能性很大,需要急诊手术治疗,如果处理不及时,可能发生腹腔弥漫性感染,甚至发展为脓毒症休克,到那时,连手术的机会都没有了。

会诊医生立即和家属进行手术谈话,但Z先生一家似乎难以接受,听说要急诊手术,当即就产生了疑问:“一个胆囊炎而已,怎么就需要手术了?”Z先生一家表现出明显的不信任,表示他们在台湾的家庭医生认为可以保守治疗,拒绝急诊手术。外科医生再三告知,病情进展迅速,可能会造成严重后果,但仍遭到Z先生一家的拒绝,他们签署了知晓病情并拒绝手术的相关文书,会诊医生无奈地离开了急诊科。

我立即向王主任汇报了会诊情况及家属的决定,我能做的工作似乎都完成了,可以下班了,但又不放心。“真的就这样眼看着他们作出错误的决定吗?假如我是患者,我希望我的医生为我做点什么?”我一边等待着王主任的指示,一边思考着。

“根据患者病情,抗生素治疗作用有限,必须尽早手术干预,务必请总住院医师和二线医师反复和患者及家属沟通,今晚必须进行手术。”王主任发来指示。得到指令后,我迅速搬来救兵——总住院医师和今天的二线老师,再次找Z先生一家谈话。

“如果今天是我的家人生病,我一定会选择接受急诊手术的。”我们试图用这样的换位思考来说服Z先生一家,但没有效果。“直接与患者的家庭医生联系。”此时,王主任再次发来新的指示。

最终,在我们的不懈努力下,家庭医生及Z先生一家终于认可了我们提出的急诊手术治疗方案,并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手术很顺利,切下的胆囊呈黑色,已经坏疽,所有人都感慨地说了一句“万幸”。手术但凡晚一点点,后果不堪设想。那一刻,我再次体会到了作为医生的职业成就感和幸福感。

思考:临床工作中,Z先生这样的患者并不少见,签字拒绝并不意味着他们真正了解病情,他们紧张焦虑,却难以建立起对医护人员的充分信任。患者在有限的疾病认知里做出的选择难免有错误,医生有责任帮他们规避这样的错误。

当下复杂的医疗环境可能会阻碍医生和患者进行良好的沟通,然而,医生为患者消除病痛必须全力以赴。临床工作并不止于治疗患者身体的病痛,还应关注他们心理与精神上遭受的磨难。相较于冰冷的“模式化”“标准化”诊疗程序,医者对患者常怀恻隐之心,对他们的苦痛产生共情,才能打破信任的壁垒,为紧张的医患关系“松绑”,从而让医患双方并肩对抗生命的未知与无常,互相支持、彼此温暖。

点评

面对医患信任危机,如何破局?柯晓伟医生讲述了一位急腹症、胆囊结石急需急诊手术的患者,从一开始的不信任、拒绝手术到最后的重拾信任、成功手术的故事。这一次医患信任危机的化解,离不开柯大夫所在团队医生们的耐心倾听、积极换位思考和良好的沟通方式,最终与患者、家属及其家庭医生团队实现了共同决策,帮助患者顺利度过难关,痊愈出院。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副主任 王爱民

文: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急诊科 柯晓伟

编辑: 管仲瑶张昊华

校对:马杨

审核:徐秉楠 陈飞

喜欢就告诉我们您“在看”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