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随行丨不要再这样“减肥”了,会越减越肥!

网友投稿2022-12-03评论

 

俗话说:“一胖毁所有”。

肥胖会给我们带来许多的烦恼

会影响我们的生活 爱情 事业等方方面面。

而且肥胖毁掉的不只是外表

更是健康

海南公共频道

联合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共同策划推出

《健康随行》专题节目

知营养会运动,防肥胖促健康

节目特邀

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临床营养科的权威专家

跟大家一起聊聊

关于“肥胖”的那些事儿

关于肥胖

其实大多数人是有误解的

是存在认知误区的

而如果搞不清楚这些误区

减肥极有可能进入

体重减轻-反弹-更重-再减肥-再反弹-

比更重还重的恶性循环中

误区一:肥胖=营养过剩

肥胖,表面上是营养过剩,实则是特殊的“营养不良”!

肥胖患者大多都偏好于一些高脂肪高糖高热量的食物,那么高脂高糖使得体内能量摄入过多,必然会导致身体所必需的一些营养又摄入过少。

比如说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的缺乏,一项研究发现其中57%的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维生素D缺乏。再加上消耗量小于摄入量,这样的热量超标加上饮食结构不均衡就出现一种既存在肥胖又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长时间如此就会导致身体虚弱,从而出现很多慢性病。

误区二:超重=肥胖

超重≠肥胖!

据一个最简单的例子,职业拳击或者举重选手体重通常超出正常体重的50%,但他们看起来身材健硕,体脂肪率非常低,所以他们是超重的,而并非肥胖。

超重是一个体重对比指标,而肥胖则是一种慢性疾病。这是有本质区别的。

我们在生活中经常凭借肉眼或者他人的评价,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事实上,我们完全可以通过简单计算来判断自己是否肥胖、甚至是肥胖程度。

那怎么看自己是不是肥胖呢?给大家介绍3组数字,帮您判断。

1.体重指数(BMI)

这是目前常用的体型判断指标,体重指数要结合腰围判断是否要减重。

BMI = 体重(公斤)/身高(米)的平方

BMI

BMI 18.5-23.9 kg/m2为正常     

BMI 24.0-27.9 kg/m2为超重

BMI>28.0 kg/m2为肥胖

2.腰围

用软尺紧贴皮肤,测量肚脐上方腰围,但不能压迫。成年男性腰围应少于85厘米,女性少于80厘米。

3.腰臀比

笔直站立,轻轻吸气,测量腰围和最凸出臀围。

腰臀比=腰围/臀围。

腰臀比男性大于0.9、女性大于0.8,就表明是内脏脂肪过剩的高危人群。

只要满足以上任意一个条件即为肥胖。

误区三:减肥=体重减轻

大多数人都会犯一个相同的错误,就是误以为体重增加就是增肥,体重减轻就是减肥

事实上,减肥是身体成分的改变:脂肪组织比例的降低,瘦组织比例的升高。绝不是一顿饭在肠腔内停留所致的体重数字改变,也不是水分丢失带来的体重减轻。绝大多数24小时内的体重减轻,都是水分的丢失或进食量减少带来的肠腔内容物的减少。

那减肥究竟是要做什么?

就是要减脂增肌。脂肪减少了,肌肉凸显出来,体型开始有了轮廓,肌肉变得充实有力量,甚至可以看到腹肌或者马甲线。大基数体重肥胖患者先以减脂为主,后期塑形,对于小基数超重的人也许减重过程中体重没减轻多少,肌肉量在保持甚至增加,而体脂肪率在降低,体型变好。

误区四:节食减肥,少吃可以变瘦

体脂过多的人最容易想到的原因是饮食过量,往往试图通过饥饿来降低体脂。但人类生存的本领之一,就是在饥饿状态下会调动适应性的本能来维持人体基本功能并让生命延续。如果饥饿状态持续数周,人体还将主动降低能量消耗、千方百计节省能量物质,最大限度适应食物短缺的生存境遇,此时人体就把脂肪组织当成“保命粮”;在这种状态下,减肥者如果再继续饥饿下去,人体不会轻易动用“保命粮”,而是继续降低日常能量消耗并牢牢地看管“保命粮”。

减肥初期会见到体脂的小幅下降,但后期必然以减脂缓慢、肌肉减少和降低基础代谢率为结局。

节食减肥期间,由于基础代谢率的下降,造成恢复饮食后机体并不能消耗掉减肥前习惯性的摄入量,因此恢复饮食又将引起相对的饮食过量,很容易进入体脂堆积的恶性循环,“节食减肥,越减越肥”的根源就在于此。

不能节食,那应该怎么吃?

误区五:减肥=疯狂运动

平时不运动的人,不建议马上做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很容易发生危险。

运动要循序渐进。

减肥的要义特别简单,就一个公式:能量摄入<能量消耗。

饮食上选择要多样化,要选择健康优质食物,配合适当的运动,只要坚持全天能量摄入小于我们的能量消耗,那就能减下来。

最后要提醒大家:一口吃不成胖子,所以减肥也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定要找到适合自己的减肥方法,才能达到最有效最安全的目的。如果您不知道怎么办?那么还是要寻求专业人士的指导。

晚上19:50

《健康随行》

《健康随行》栏目

《健康随行》栏目是由我台公共频道和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联合制作,以为公众提供权威的健康科普知识,传递科学的健康理念,传授实用的健康方式为宗旨,提高公众健康生活方式养成为目标,全面提升人民群众身心健康水平。

总监制/郑波辉

监制/胡秀娟

主编/华婉婷

记者/康雯洁 马良斌

编辑/姚慧玲

猜你喜欢

相关文章